金鱼身上发红是怎么回事
- 更新于:2022-03-24 20:46:10
- 阅读 ( )
鱼缸的金鱼身上发红是得了红斑病。治疗这种鱼病最好是早期就给鱼缸清洁换水,让金鱼自己恢复。严重时可以将病鱼单独用黄粉浸泡,直到金鱼康复再停止用药。红斑病是一种严重的鱼病,会导致金鱼的身体会溃烂发炎。病鱼初期只是出现小红点,但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,红点就会恶化成红斑,最终导致金鱼的死亡。
金鱼身上长红点是怎么回事
2种情况1。是长寄生虫2。水霉病(白毛病)水霉病又名白毛病。因操作不慎擦伤鱼体,且越冬鱼池放养密度过高,鱼类极易患水霉病。其病原 体是水霉和绵霉,菌丝形态细长,且有分枝,它们一端像根状,着生于鱼的体表皮肤内,其余则露出体外。菌丝长达3厘米,呈灰白色,柔软似棉 絮。患病初期,病鱼体表粘液增多, 形成一层白翳。患病后期,菌丝深入 体表皮肤,死亡率很高。 [防治方法] 可选用O.03克孔雀石绿或次甲基蓝, 溶于10千克水中,病鱼浸洗3—5分 钟,再用清水漂洗后,放入水族箱中。多次用药才可痊愈。 金鱼鱼身上或鱼鳃里长出白点如针眼,系由小孤虫寄生引起。小孤虫在水温16~20℃时最易繁殖,故此病常发生在春末或初冬。可在平时少换水多晒太阳;并用1/50万硝酸亚汞溶液药浴,水温在15℃以下浸洗1.5~2.5小时,15℃以上浸洗1~1.5小时。 金鱼白毛病去除法 ①将金鱼放在0.4‰的食盐、小苏打混合液中养24小时,可治金鱼身上长白毛。 ②用五万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病鱼,连洗2次,使白毛转色,即可生效。 在四月份买的金鱼,出现这种情况,主要是水没有晒熟,并且四月份的气温也不大稳定,同时刚过完冬季,活饲料供应不好,金鱼的体质比较弱造成的。建议刚养金鱼的朋友自尽量不要在这个季节买金鱼,对已购买的朋友可以考虑增加一个加热泵,同时在换水时应避免水温温差过大,同时喂活食。对已患病的金鱼,应隔离饲养,少食或停食,加氧并恒温,水中加适量食盐,隔日以稀释的高锰酸钾水浸浴十五分钟。 金鱼身上长的白点,叫小瓜虫。 粉笔里的石灰可以使小瓜虫脱落。也可以用盐水,或高锰酸钾水溶液(0.1--0.2%)浸泡治疗金鱼尾巴 身上有白点是怎么回事?
可能是低温或是水霉菌。 如果是露天饲养的就考虑遮盖保温,若是小鱼缸饲养可以考虑放在室内温度好一些。这也能是在换水的过程时受凉了,也会出现这样的状况。 水霉菌可以适量的加入一些“大盐”就是腌菜的那种。不需要太多,先更换一定的水然后再加入少量不需要太多的大盐就好了。然后就是静养。 不用太担心不是什么大碍会好的。
金鱼身上长红点是怎么回事?
应该是细菌感染导致的体表充血。可以试试用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,浓度为15毫克到20毫克每升,每天浸浴半个小时左右。或者去水族店买黄粉,照说明书用药。实在条件不行就用盐,浓度为百分之一,依然采用浸浴的方法,要捞出来隔离浸浴,不是让你一整缸都下药。题主的内心住着一整部鱼的小剧场。可惜鱼这种相对低等的生物脑子里根本没有你说的那些小九九。
金鱼身上长白点怎么回事?
白点病是一种最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病,多发于秋末春初水温较低的季节鲤科和慈鲷科的热带鱼较易感染。白点病也叫小瓜虫病,小瓜虫虫体(l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)呈球形,全身披有纤毛,直径约0。
8mm,为肉眼可见的小白点。在水温18-23℃的情况下,小瓜虫常寄生在鱼的皮下、尾鳍和鳃部,吸食鱼体组织的营养,并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粘液,因此在鱼体表形成一个个白色脓泡,遍布鱼全身。 金鱼患此病时,表现在鱼鳍上先出现白点,鱼儿显得精神呆滞、漂浮于水面,很少活动。
或者常在水草、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。严重时,导致鱼体周身密布白点、停止摄食、肌体消瘦、呼吸困难直至死亡,病程一般约为5~10天。因小瓜虫不耐高温,一般25℃以上就会停止发育,当水温升至28~30℃时,就会自然死亡。
因此对患白点病的金鱼来说,治疗并不太麻烦。只须将水温维持在28~30℃左右,一星期以后,鱼体表的胞囊就会全部脱落。如果此时在辅以药物治疗,效果会更好。用药物治疗时,可在鱼缸中用0。
1ppm的硝酸亚汞作药浴处理。对病重的鱼,可用2ppm的硝酸亚汞或0。5ppm孔雀石绿溶液侵洗病鱼2-3小时。 当病鱼症状消失后,要及时更换新水,以免时间太长引致鱼的汞中毒。
预防此病只须注意保持25℃以上的水温,引进新鱼时先将新鱼用高锰酸钾溶液或盐水浸泡消毒后才放入鱼缸,一般就能杜绝白点病的发生。 白点病的症状:在患病初期,病鱼会用身体磨擦硬物,希望藉此清除身上讨厌的病原体。
病鱼体表、鳍条和鳃上可见许多小白点。病鱼消瘦,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,很少活动。后期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,粘液增多,体色暗淡无光。 白点病的发生环境:有明显的季节性,水温上下波动小瓜虫繁殖,15—23℃的水温最适于小瓜虫繁殖。
白点病的治疗方法:无论使用什么药物首先要提高水温到30度。 可利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方法,促使产生在鱼体表面的孢子快速成熟,加速其生长速度,使他们从鱼体表面脱落。
治疗药物:1。也可用3%盐水浸泡数天;2。或用百万分之二(2ppm)的甲基蓝溶液,每天浸泡6小时;3。用百万分之零点零五(0。05ppm)的孔雀石绿和百万分之二十五(25ppm)的甲醛溶液混合处理,疗效较好;4。
所以,局部是可以擦拭的,但不应该稀释,如果是全身,那么应该浸泡。因为全身擦拭,鱼鳃是很难擦到的,操作也很难,操作不慎还会对鱼鳃造成外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