宠物购 · Chongwugo

地图鱼病了怎么治疗

  • 更新于:2022-03-04 05:08:56
  • 阅读 ( )

白点病:地图鱼常见的就是白点病,主要是水温过低或温差太大造成的。患上白点病后需要立即将水温提升到26℃,再使用白点净药浴。烂尾、烂鳍病:这种疾病主要是水质太差引起的,需要使用高锰酸钾溶液药浴。掉鳞病:引起掉鳞的原因有很多,比如打架、受惊、喂食不当等都会造成掉鳞,饲养者需要使用呋喃西林或土霉素药浴。

地图鱼白点病怎么治

1.可能是你的水经常在25度以下,而且水温差很大,成鱼就能忍耐5度的温差,幼鱼就2度,换水时要用水温计量过,无太大差别时再换.

2.不是因为你的水不好

2.你的喂养方法并不当

3.买回时,早就可以检查出问题来了,身上有白点就是了

4.一有鱼生病,即刻隔离,不让疾病传染,然后彻底换水,洗缸,把其他金鱼先养在其他容器里,然后把病鱼药浴,

不要心急,白点病不是一下子就能好的。就算用药,也要一个星期左右才会见效。

白点病又称小瓜虫病。

观赏鱼因小瓜虫寄生而发病的病例较为普遍。鱼体感染初期,胸、背、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分布,此时病鱼照常觅食活动,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,鱼体失去活动能力,常呈呆滞状,浮于水面,游动迟钝,食欲不振,体质消瘦,皮肤伴有出血点,有时左右摆动,并在水族箱壁、水草、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,游泳逐渐失去平衡。病程一般5~10天。传染速度极快,若治疗不及时,短时间内可造成大批死亡。

小瓜虫的适宜水温为15~25℃。此病多在初冬、春末和梅雨季节发生,尤其在缺乏光照、低温、缺乏活饵的情况下容易流行。当水温升至28℃时,小瓜虫就会开始死亡。

不过金鱼是冷水性鱼,如果提高水温到28度,对金鱼不好,所以不建议升温,只能用药。

可用1%盐水浸泡数天、用百万分之二(2ppm)的硝酸亚汞药液浸泡30分钟。

也可以直接到鱼市买专治白点病的鱼药,如白点净,效果比较好.

地图鱼得病了怎么办

烂鳍病/病尾病(嗜水气单胞菌)

多由饲水不良,水质长期浑浊,受新水刺激过多,或鱼儿互相撕咬导致细菌感染。

感染的迹象: 最初,鳍的边缘出现轻微的不透明的外观。然后膜一片片地脱落,暴露出鳍刺,鳍刺开始依次裂开。当裂缝到达身体时,受侵害的鱼通常都会死亡。

感染详述: 引起烂鳍病的细菌可能经常出现,特别是嗜水气单胞菌,荧光假单胞菌和鳗弧菌,它们只在恶劣的环境里侵害不健康的鱼。这些细菌能引起一系列的症状,如斑点、区域发炎和溃疡。细菌传染引起的损伤使受侵害的鱼容易受到来自其他病原体如真菌、病毒和寄生虫的侵害。

推荐的治疗方法:

A,在100千克的水中放呋喃西林粉0.2克进行浸洗消毒,多次用药后可缓解病情。

B,在100千克水中放痢特灵3~5片,浸洗病鱼30分钟。

C,在100千克水中放土霉素5~8片浸洗消毒,可预防感染此病。

D,用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消毒。

E,用庆大霉素浸洗,在100厘米X50厘米X35厘米的水族箱中放2支。

对于如此多的疾病,除非环境条件很满意,任何化学药物治疗都不是完全有效的。有几种以苯氧基乙醇、聚-氯-苯氧基乙醇或呋喃那斯为基础的专用处理剂,假如治疗不被耽误的话,它们可能有效。杀菌的化学药物如氯化苯甲烃胺(新洁尔灭),也能使用。对于冷水鱼类的治疗,水温至少应该升高到16度。

对付烂尾如果一时找不到鱼药,可到药店去买泻痢停(肤腩睉酮),找一小缸药浴,40CM缸加8片(慢慢搓溶于水),同时充气。若是热带鱼将水温升到30摄氏度,隔天补加一半药片,效果极佳。一般一周内会康复。

地图鱼得了烂鳃病怎么治疗啊

这是鱼体受伤或水质不好引起的。防治方法是将置于呋喃西林溶液中浸泡,也可将青霉素、链霉素等抗生素容于鱼缸中,用药量为每50公斤水投放50—80万国际单位。 鱼生活在水中,靠鳃吸入水中的溶解氧,水中存在的大量病原体生物很容易感染到鳃上,因此鳃的发病率很高。鱼的鳃病种类很多,为了准确诊断、合理用药,可将鳃病分为以下六大类型: 细菌性鳃病 症状:病鱼鳃丝粘液增多、发黑,挂满污垢,严重的鳃丝腐烂露出骨条。病原:水质不良刺激鳃部组织,引起鱼被粘球菌、柱形菌或其他细菌感染。 防治方法: (1)调节水质,消除病菌。一是经常加注新水;二是用超菌净a型处理老水,杀灭病原菌;三是用增氧机搅水增加上下层的水体交换量。 (2)用0.2—0.4ppm的呋喃唑酮全池泼洒来治疗,效果显著,也可用漂白粉或其他含氧制剂全池泼洒来防治。 (3)投喂杀菌药饵或用三黄粉加抗生素类药物拌料投喂。 霉菌性鳃病 症状:鳃丝发黑,着生菌丝,发生于高温季节水质老化的池塘。病原:鳃霉菌。 防治方法:用生石灰彻底清塘,病鱼须销毁,孔雀石绿或二氧化氯对本霉菌有一定抑制作用,发病鱼池需大量换水,改良水质。 寄虫性鳃病 症状:早春开化后,由于越冬鱼体质较弱、水质较脏,常引起鱼种发病。春片鱼种常集群散漫游动于池边或下风头处,镜检多为斜管虫、杯体虫等寄生。夏季鱼苗池发病时,一般常见病鱼在晴好天气集群上浮水面,似缺氧浮头状,驯化时不上料台或吃一会就散开并继续浮于水面,食欲明显减退,生长缓慢。掀开病鱼鳃盖可见组织增生,粘液增多。 病原:由原生动物车轮虫、鳃隐鞭虫、斜管虫等大量寄生引起。 治疗: (1)秋片入越冬池或春片分池时用综合浸泡剂泡鱼种。 (2)用硫酸铜加高锰酸钾0.5ppm全池泼洒。 (3)用硫酸铜加硫酸亚铁0.7ppm全池泼洒。 吸虫类鳃病 症状:病鱼急躁不安,常跃出水面,或在吃食过程中“炸营”,鳃丝肿胀、粘连。病原:由指环虫、三代虫及中华蚤等单殖吸虫大量寄生引起,常并发细菌性烂鳃病。 治疗: (1)敌百虫0.5—1ppm全池泼洒。 (2)超菌净a型0.3—0.4ppm全池泼洒,也可用漂白粉、氯杀宁、二氧化氯等杀菌剂全池泼洒,以防止细菌继发感染。 (3)用药后隔天注入部分新水,以利于鱼类食欲的恢复。 出血性鳃病(脉管瘤) 由于水质不良,蓝澡大量滋生,水中氨含量过高,化学污染,杀虫剂等农药的刺激,使鳃微血管产生器质性病变,形成动脉瘤,用显微镜能鉴定。 防治方法: (1)大量换水或施水质改良剂调节水质。 (2)用0.2—0.3ppm的呋喃唑酮全池泼洒,以防止继发性细菌感染。 营养性鳃病 症状:鳃丝弯曲,鳃小片曲屈、萎缩,排列不整齐。病因;由于饲料中缺乏泛酸或其他营养不平衡引起,使鱼体免疫能力下降,易引起细菌感染,寄生虫侵入。 治疗:合理配制饲料,做到氨基酸、不饱和脂肪酸、钙鳞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及多项营养指标的平衡。 由于 捞捕、运输观赏鱼时,稍为不慎,使鱼体皮肤受伤,或寄生虫侵袭破坏皮肤,霉菌的孢子侵入伤口,吸取养料,迅速萌发,菌丝一端向内深入肌肉,一端向外生长,形成棉絮状菌丝。霉菌刚寄生时,肉眼不易发现;待肉眼见到时,菌丝已从鱼体伤口侵入,由外向内生长。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,使组织坏死。由于棉絮状的菌丝日渐增多,鱼体负担过重,使游泳失常,食欲减退,日渐瘦弱,导致死亡。 感染霉菌时,还受其光照时间长短的影响。较长时间的阴雨连绵,或室内灯光、日光等光源不足,这些因素都能促使霉菌的孳生。受霉菌感染的鱼体,通常皮肤布满白翳一层,尤其是黑色、红色鱼最为明显,从而失去鱼体应有的光泽。随后活动迟钝,常呈呆滞状,浮于水面,若不及时治疗,鱼体霉菌蔓延,患处肌肉腐烂,食欲减退,最终导致死亡。 [治疗方法]肤霉病一年四季均可出现,以初春和晚冬最常见。为了防止水霉病的发生,应注意操作时尽量防止损伤鱼体和寄生虫咬伤,并可在水中投入少量食盐,以抑制水霉病的发生。当发现鱼体感染水霉病时,可用3%食盐水浸洗,每天1次,每次5~10分钟,以抑制霉菌的孳生。提高水温到32度 以抑制水霉的生长。最好在水族箱顶端安装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,每日照射数小时,可有效地抑制或消除水霉的孳生。

白点病

1、原因:白点病是地图鱼最常见的疾病之一,引起白点病的主要原因就是温度太低或者是温差太大。这种疾病一般多发于秋冬季,患病的地图鱼前期身体的表面会出现零星的白点,而且还会不停的在缸壁或其它装饰物上摩擦身体。

2、解决办法:要想治疗白点病,就要先提升水温。饲养者可以先将水温提升到26℃以上,这样就可以减少白点病的蔓延,然后使用白点净进行药浴。每天药浴一次,坚持一周就可以恢复。

烂尾、烂鳍病

1、原因:地图鱼患上烂尾、烂鳍病主要是因为水质太差,虽然这种疾病不太严重,但是在地图鱼身上是比较常见的。

2、解决办法:饲养者需要立即换水,保证水质清洁。再用高锰酸钾溶液药浴,每天药浴一次,每次15分钟。如果有条件的话,建议安装过滤器,保证水质清洁。

掉鳞病

1、原因:地图鱼常见的疾病还有掉鳞病,引起这种疾病的原因有很多。比如打架、受惊或者是喂食不当等都会造成它们掉鳞。

2、解决办法:饲养者需要根据它们的症状来判断病因,找出病因后,再治疗。治疗的时候要保证水质清洁,如果情况比较严重的话,可以使用呋喃西林粉或土霉素进行药浴。